日前,一批華為5G基站箱體底座完成交付。與華為聯合開發這批新產品的,是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——華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。這已不是華緣第一次牽手“巨頭”。近年來,它先后與12家行業龍頭企業合作,其中既有通用電氣、施耐德、西門子等國際“巨頭”,也不乏華為、中興通訊、比亞迪等國內領軍企業。
華緣董事長張宵華告訴記者,他們從事的玻纖復合材料生產并不算新興產業,但企業通過不斷創新,把傳統產業做成了“新產業”。近年來,他們不斷探索新材料的前沿應用,為“復興號”高鐵供應過零部件,也參與全國各大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建設,如今又涉足5G新基建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……由于始終走在行業前沿,一些“巨頭”紛紛拋來橄欖枝。
華緣在創新研發上投入大量成本。去年,為獲得中興通訊的大單,華緣嘗試開發一款迷你機柜,投入700多萬元。該產品的研發困難重重,但張宵華并不在意,仍在繼續研發。他說,創新就難免失敗,他們與華為合作的新產品也是在反復失敗后才最終獲得突破。據了解,目前華緣的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約占企業年營收的4%。
雖然新產品頻出,但華緣近幾年的年營收卻一直保持在三四億元的規模。張宵華說,這是他們主動轉型的結果。這些年,華緣主動砍掉了一些利潤空間微薄的業務板塊,企業規模穩定的同時,效益卻節節攀升。玻纖復合材料領域競爭日趨激烈,行業平均利潤只有幾個百分點,但“華緣新材料”IPO申報材料顯示,近3年該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約15%。
×